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的价值与特征评价为:“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以及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证,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无以伦比的象征意义。 符合的世界遗产价值标准包括: 标准(1):明长城是绝对的杰作,不仅因为它体现的军事战略思想,也是完美建筑。作为从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人工建造物,长城分布于辽阔的大陆上,是建筑融入景观的完美范例。 标准(2):春秋时期,中国人运用建造理念和空间组织模式,在北部边境修筑了防御工程,修筑长城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播。 标准(3):保存在甘肃修筑于西汉时期的夯土墙和明代令人赞叹和闻名于世的砖砌城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见证。 标准(4):这个复杂的文化遗产是军事建筑群的突出、独特范例,它在2000年中服务于单一的战略用途,同时它的建造史表明了防御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对政治背景变化的适应性。 标准(6):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以伦比的象征意义。它防御了外来入侵,也是从外族蛮夷习俗中保留自己的文化。同时,其修造过程的艰难困苦,成为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春秋时期,中国人运用建造理念和空间组织模式,在北部边境修筑了防御工程,修筑长城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播。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网
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的价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