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香港導演開發的遊戲,在網路上引爆軒然大波,連 BBC、Bloomberg 等外媒也爭相報導。這個遊戲原本叫《撈女遊戲》(Revenge On The Gold Diggers),撈女是廣東話方言,意思是「通過情感操控,榨取男性金錢的女性」。
遊戲主角是個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男子,在生活中遇上一個又一個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心機深沈的女人。遊戲推出後引爆大量爭議,遊戲團隊在壓力下將遊戲改名為《情感反詐模擬器》,遊戲導演甚至在各大社群平台被禁,卻無法平息議論。
這個遊戲到底是教導男性躲避情感詐騙,還是單純在對全體女性潑髒水?
純情小男人到大城市討生活,
遇上一個又一個「撈女」
《情感反詐模擬器》/《撈女遊戲》很像電視劇,男主角吳宇倫一開始是個去大城市討生活的單純男性,每天都遇到大大小小的人生十字路口抉擇。
例如搬到一個沒有冷氣的小公寓,房東對他耳提面命,說以後要住好點,不然沒地方帶女朋友回家。此時遊戲跳出兩個選項:「我會努力的」和「如果有愛,她不會介意吧?」
又或是男主角在工作辛勞之餘,躺在床上看女直播主表演,直播主央求抖內,此時又跳出兩個選項:「盡力刷一點點」和「刷個大禮幫她完成任務」。
在遊戲裡,每個女性似乎都別有意圖,很少是為了「真愛」與「真心」而和男人互動,往往精緻面具背後都打著某種如意算盤,計算著眼前的男人可以為她帶來多少錢、禮物、人脈與資源利益。男主角後來成立了「反撈小組」,專門教訓一些心術不正的拜金女,走一個幻想型爽劇路線,但男主角卻似乎也在過程中,慢慢成為一個「撈男」。
Photo: ThinkChina
一個遊戲,
揭露了社會撕裂的現實問題
不難想像,這樣的遊戲一推出就引爆爭議。
有人認為,遊戲反應的是現實,而現實是,華人社會的確會有某些女性,是為了錢與利益才與男性深入往來,甚至透過各種情感操控來榨取錢財禮品。例如中國某位「情感女王」就大肆宣傳「判斷男人愛不愛你,就看他願意為你花多少錢」這樣的觀念。
Photo: PC Gamer
也有些組織專門教導年輕女性如何進入上流社會,接近有錢人、嫁入豪門。另外還有像是 2017 年的「WePhone 創始人蘇享茂被妻子翟欣欣逼死」事件,新聞寫到該男在婚戀網站認識妻子,兩人離婚時妻子逼他給付 1,000 萬元現金及海南房產,並多次騷擾,最後該男不堪壓力跳樓自殺。而《北京青年報》也寫到根據國家反詐中心資料,2023 年的情感詐騙涉及金額約 20 億人民幣。
Photo: 新唐人電視台
以上這些案件,在華人社會並不少見,的確是個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但是,也有很多人持相反意見,認為《情感反詐模擬器》/《撈女遊戲》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甚至強化女性弱勢、拜金的負面刻板印象,再加上說到「拜金」,無論男女都會有,為什麼只特別針對女性去刻畫?
Photo: BBC
此外,遊戲裡的男性設定,未免過於美化純情,現實生活中,某些男性根本沒有這麼的單純、理性,對女性其實是抱著極度不尊重與輕蔑態度的,不僅對女人充滿惡意扭曲與猜測,就連女人多買一點衛生棉、去餐廳多點一杯飲料、花自己錢出國旅遊這些無聊小事,都會被某些男性無限上綱說成是「拜金」。再說,許多情感詐騙案,其實背後操盤手都是男性而不是女性,為何所有賬全都算在女性頭上?某些人認為,遊戲開發者是在蹭當代性別議題熱度,為的只是賺錢賺流量,沒有其他。
Photo: Steam Community
遊戲是幫助男性躲避「情感詐騙」,
還是對女性潑髒水?
《情感反詐模擬器》/《撈女遊戲》遊戲開發團隊回應爭議,堅持說他們從沒打算「針對女性」,而是希望透過遊戲促進「關於情感界線與現代約會灰色地帶的開放對話」。然而遊戲裡面,似乎仍隱藏了各式各樣對女性的模糊惡意,例如劇本透過一個女性角色的嘴,說出:「通常會收到很多禮物的女生,都是綠茶」這樣的話,讓人看不清楚這究竟是反諷還是在挾帶訊息。
Photo: PC Gamer
而遊戲引爆的爭議,也讓人看見社會沸騰已久的各種不信任,以及過時的性別教育。有人說,華人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當個好媽媽、好妻子,男主外女主內,自身價值大半著重在「是否嫁得好」上,而非「個人的成功」。如果整個社會都這樣養成女性、期待女性、評價女性,那麼某些女性偏好追求物質條件好的伴侶,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再加上商業資本導向的社會,極度重視物質成就、鼓勵虛榮、社群炫耀,那麼說到底,許多事不過是整體社會風氣的現象以及它的結果,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可能在煽風點火。
Photo: PC Gamer
然而,社會上也的確有許多男女,心底其實只是想要遇見一個可以真心相愛的對象。只是,並不是每個人的條件、社交技巧與相遇時空都可以那麼剛剛好地對上,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失落、猜測、怨忿與比較,而這些負面的情緒,很容易就會直接投射到「讓自己失望的那個性別」上,但或許,有些事情並無法那麼非黑即白地指涉責任,而沒有消化完全的負面情緒,也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撕裂與不信任。就像遊戲主角吳宇倫,與其整天沈溺在和「拜金女」較勁的修羅場裡,還不如走入更寬廣的世界,去遇見不一樣的人,去做不一樣的事。
Photo: TamHonGame
《情感反詐模擬器》/《撈女遊戲》的敘事態度,明顯比較偏袒男性,充斥各種性別刻板印象的情境,甚至還有對女性角色「徹底懲罰」與「點到為止」兩個選項,結局也充滿對女性濃厚的說教意味。只能說,遊戲呈現的,或許只是「一部分的現實加上許多的幻想」,只能希望遊玩者可以認知到「自身經驗的侷限性」,用更寬闊的眼界去看待複雜的社會現象。
Read More
>>> 7 歲接觸人性黑暗、13 歲捲入性販運:Epstein 性侵案吹哨者 Virginia Giuffre 孤獨離世,她的勇敢讓人心碎
>>> 女子懷孕 9 週時腦死,卻被醫院作為「孵化器」產下小孩,簡直恐怖片般離譜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