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过端午节
发表时间:2015年07月09日
字体:

在和田过端午节


         记不得是在哪一年几岁的时候,听大人说,为什么过端午吃棕子、插艾蒿。

         我小时候的安徽农村,午季农活很忙,端午节都是在这个期间。在端午来的前几天,大人在田里干活的时候,要记着顺便到村边芦苇荡里掰几把芦苇叶,还要记着到地里砍几把艾蒿带回家。芦苇是水生的,艾蒿是旱地的,我家的村子在长江北岸、巢湖南岸,既临湖又靠山的一个座落,芦苇、艾蒿很多。

         我记事的时候,已经大包干了。各家或者亲房几家联合,每年都要种一点糯稻的,专门用来端午包棕子,中秋贴糍粑,春节前还要用糯米掺粳米蒸年糕。糯稻因为秸秆细长,易倒伏,产量不高,储存过程中又容易生虫子,不宜多种,有几十到百把斤够用就行了,我还记得经常要给城里的亲戚带糯米。

         棕子要在端午头一天下午或者晚上包好。大人在包棕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一般是蹲在旁边,边看边学。先要把糯米泡湿,糯米里掺一些米豆,再把棕叶修剪好,准备一捋麻细。包棕子是有技巧的,否则包得不严实,还难看,我至今没有学会。

         我印象中,大人因为白天要做农活,只能晚上回家包棕子,棕子包好后,已经很晚了,第二天起早煮好。我们醒来的时候,肯定已经是满屋子的棕子香味了。艾蒿也在这个早晨插到门头上,散发着阵阵清香。

         后来出门上学,以至参加工作单身汉时期,端午节都没有回家过了,在外稀里糊涂地过了头十年。

         再后来,在城里成家了,有孩子了,我又开始认真地过起了端午节。端午之前,买糯米、买棕叶、买艾蒿,等等,需要的东西和经过程序一样都不能少。我爱人会包棕子,棕子的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包过葡萄干的、包过大枣的、包过肉丁的,五花八门。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农村没有的或是很难得的东西。艾蒿在门头上没有地方插,就靠门旁边。

         没想到,人到中年,我要在和田援疆工作三年多。那是前年12月的一个下午,单位办公室叫我们到会议室开会,领导宣布要选派一位同志到和田援疆,自愿报名,通报了一些基本情况后,我与大家一样,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谁也没有多说话就散会了。

          晚上回到家,我和爱人一起上网搜地图、搜和田的基本情况,比较援疆干部政策待遇。以前虽然工作出差也出过远门,但是此行万里,此去三年多,我爱人甚至拿一枚硬币抛正反面,还是一时下不了决断。考虑了三四天后,最终还是报名了,成为了一名援疆干部。

         去年的端午节,我们指挥部按照安徽的习俗,头天晚上,我们安徽援疆队员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聚在一起会餐喝酒,节日的早上吃棕子,还搞了几项文体活动,大家都很开心,过得很愉快。

          援疆一年多时间里,我与安徽援疆队员一起真心融入和田,与当地各族同胞真情相处,密切往来,把和田当作第二故乡,心理上把自己当作一个和田人。有时去安徽出差,已经习惯地称呼为,到安徽,回和田。今年春节回家休假期间,在我住的小区菜市场遇到几位做生意的和田县的维吾尔族乡亲,我们当时都特别亲切高兴,之后,我们保持经常往来。我把我与和田老乡的故事写成文章登了《新疆日报》,上了天山网。

         年年岁岁节不同,又到端午时节了。前几天路过墨玉,看到一大片芦苇,我和驾驶员都很想下车去掰几把叶子带回指挥部,放到食堂包棕子。

          6月19日上午,和田地区有关领导到安徽援疆队员驻地慰问,带来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慰问信:“浓浓端午情,殷殷援疆心,万家团圆时,舍家为国兴。”带来的棕子包装盒上用红纸写着“张春贤同志祝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端午节快乐!”联想到5月9日晚,张春贤同志到我们安徽援疆队员驻地走访座谈时的情景,我们大家都倍感亲切,十分温暖,勉励的话语犹在耳旁:把援疆贡献和精神长留新疆。


(作者 宋炜  系和田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安徽援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本文选自天山网 )